金融科技、數位經濟趨勢+ 查看更多
作者_周子龍
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,孕育不少金融專才,但與此同時,金融科技人才的稀缺所帶來的影響正逐步浮現。從數位經濟(Digital Economy)的增長角度觀察,會發現金融科技、保險科技、監管科技、數位化銀行、虛擬銀行等屬同一類行業發展趨勢,概念上亦揉合了多項突破性創新科技,例如:人工智能交易、網絡保安、區塊鏈信用系統、大數據分析,業務從傳統過渡至網絡再利用數位增值,企業轉型愈來愈快且有效實在。
國際金融公司一直為控制成本努力,並追逐從改變組織結構以至創造更節省成本的營運方式:荷蘭保險公司ING,用敏捷管理方法經營,積極去除繁瑣重複的層級體制,以平面彈性方式處理客戶一切問題,「部落」小組方式跨部門協調,結果企業盈利大增,成為傳統金融企業轉型的成功案例。企業有如此廣闊視野作這樣突破性改變,皆因組織重塑思維改變,金融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就明顯了。英國開始的開放式銀行亦是另一種重塑,改進了金融機構的新業務合作與生態。
傳統金融最大成本來自合規程序,一系列的守則包括:認識您的客戶(KYC)、反洗錢(AML)、共同申報準則(CRS)、海外帳戶稅收遵從法(FATCA)等,未來必定會由自動化(Automation)去解決人為錯漏;需要大量人手的工作,亦會交由機械人自動化的系統處理程序,制定標準化和確定真實數據;客戶服務管理又有人工智能交談咨詢(AI Chatbot)及相關的客服系統,人力資源將重新定位以提高生產力將是大勢所趨。
金融科技的強在於能根本突破不同業務的傳統框架,也同時扭轉舊有思維模式,近年相關的類金融公司已發動數位戰略,令市場出現巨變:一間美國上市公司Square(NYSE : SQ),由最初經營支付服務開始,從提供收單系統到出糧服務,包攬企業整體的交易支付生態,掌握了客戶的消費和儲蓄數據,後來轉型網上借貸服務,2020年7月獲得了數位銀行牌照,股價大升10倍。近月中美關係博弈,拳來腳往間難免殃及香港,金融科技人才、數位經濟及轉型都是企業必需正視的重要課題。